Search

  • Share this: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FCpI60G6TA 

剛剛看完這部與遺物整理、校園霸凌、傷痛和療癒有關的電影DVD。劇中,遺物整理公司的前輩佐相,在看到死者屋內故障的冰箱時說道:「不修又懶得丟,是孤獨死的危險前兆。」他也教導新手,「篩選有紀念性的遺物,剩下全部扔掉。」

後來整理到某屋主的A片收藏時,死者的妹妹忽然來訪。新手迅速將A片裝箱,卻不小心在訪客面前打翻了箱子。事後佐相對新手說:「整理往生者的房間誰都能辦得到,但除了要清理乾淨之外,還只能留下值得紀念的好東西,並保住往生者的面子,這就是我們的工作。不過啊!也許往生者根本就不在意面子吧!」

是啊!死都死了,大概也不在意面子問題了。但如果還活著呢?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檢視一下家中收藏,看看是不是有自己臨死前仍擔心家人會看到的那種令人害羞的物品?XD


Tags:

About author
2012年,Phyllis發表了《零雜物》一書。這本書令許多讀者獲得了清除雜物的勇氣和力量,並如願展開輕盈自在的嶄新生活。 然而,在試圖說服親友去蕪存菁時,不少人卻遭遇到嚴重的挫折,雙方為此劍拔弩張、爭吵不斷,情況就像當年她與母親的翻版,這使她決定替母親的囤積行為解密,並為有同樣困擾的家屬解套。 在深入探索的過程中,她發現原來囤積是一種病,一種在消費社會中不算罕見的心理疾病。依國外的研究成果推估,台灣至少有近百萬人受「囤積症」影響,受牽連的親友更可達數百萬之譜!但台灣少有在地研究,社會大眾對囤積者也缺乏認識,更遑論有相關資源能提供必要的協助。 也因此,Phyllis希望藉由豐富的研究資料、精采的個案描寫(有趣的是,就連普普藝術大師安迪.沃荷也名列其中),以及含括文學、藝術、電影、媒體報導等多元視角,帶領大家了解大量積累和死守物品是怎麼一回事,進而對囤積者有更多同理,並讓囤積者及其家屬有機會走出困境,重拾生活空間和生命品質。
從設計裝修到居家整理,讓 Phyllis 協助您​打造出「零雜物」的簡約空間!有事請寫 email 至 [email protected],謝謝。
View all posts